02
游客中心的重新解讀
游客中心的構造與定義我們重新解讀、重新架構、延展了 A級景區(qū)旅游功能指標以外的更多價值意義。
方案核心以人為本,手法簡約卻細致,剝?nèi)シ笨d的裝飾,在簡約的觀感下呈現(xiàn)出層次和微妙。
當下大部分城市的公共空間都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公共性,許多空間都塑造著距離感,讓人望而卻步,在其空間的使用者難以產(chǎn)生互動和溝通。圍繞中心球梯的兩個環(huán)形圍坐,就像兒時門口納涼的大長凳,并排而坐、避免不同城市訪客對視而坐的陌生與尷尬,建筑戶外廣場的大長椅也是出于同理思考,游客中心設計拉進人與人的距離,產(chǎn)生不同文化的傳播和共享,也讓公共空間面積最大化。
03
城市文化的在地性
建筑主體位于安泰河畔與路道大榕樹的交叉處,主入口必經(jīng)安泰河畔,通過古式花格門隱約可見空間內(nèi)部的輪廓,此時的建筑仿佛被賦予含蓄、謙遜的氣質(zhì)。
進入空間主體,中心位置的白色巨型球體瞬間進入眼球,整個空間提取“白”作為主色,古厝外建筑的灰色與內(nèi)部空間的白色金屬球體、白色墻面、米白色環(huán)氧水磨石地面、玻璃產(chǎn)生視覺強烈的沖突,全視野里跳出“一抹白”,同時凸顯了三坊七巷建筑群俯瞰景的灰色墻面浮雕。
為歷史建筑與當代空間的藝術融合創(chuàng)造了可能性,也為通過視線的引導擴大訪客的空間感知。
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